凌晨两点,婴儿的哭声划破寂静。林女士挣扎着起床喂奶,丈夫翻了个身继续睡。她盯着天花板,突然想起结婚前,这个男人会在她咳嗽时爬起来煮姜汤。现在他们一天说不上十句话,话题不是奶粉段位就是尿不湿尺寸。上周她试着说 “好久没一起看电影了”,丈夫揉着太阳穴说 “太累了,下次吧”,她把到嘴边的委屈咽了回去。
“孩子不是感情的分水岭,是我们忘了给爱情留位置”,艺博家庭教育在咨询中发现,很多夫妻不是不爱了,是被育儿的琐碎磨得没力气经营彼此 —— 就像两只围着轮子转的松鼠,只顾着跑,忘了为什么出发。
1.每天留 10 分钟,只聊 “非育儿话题”
王女士和丈夫约定,孩子睡后在阳台待 10 分钟。第一天她憋不住说 “孩子今天又吐奶了”,丈夫笑着打断:“说点别的,比如你今天看到的云像不像棉花糖?” 起初很别扭,后来他们会聊 “公司楼下的咖啡店出新口味了”“小时候爬树摔破膝盖的事”。三周后,王女士说:“突然觉得他还是那个会跟我讲废话的人。”
展开剩余50%2.把 “你应该” 换成 “我需要”
张先生以前总说 “你就不能多带带孩子”,妻子反呛 “你下班就躺平”。后来他改了说法:“我这周有三个晚上要加班,周四晚上你能不能帮我接下孩子?” 妻子没反驳,反而说 “那你周三早点回来,我想出去买杯奶茶”。艺博家庭教育发现,分工时少点指责,多点具体的请求,反而能唤起彼此的体谅。
3.接受 “不完美的浪漫”
李女士曾执着于 “必须每周约会一次”,没实现就失落。直到有次丈夫加班晚归,带了份凉掉的烤串,两人坐在厨房地上分着吃,她突然觉得比烛光晚餐还暖。他们后来不追求形式,有时是趁孩子午睡时一起拼乐高,有时是深夜轮流哄娃时递杯热水 —— 这些碎片般的瞬间,反而比刻意安排的浪漫更扎实。
心理学家约翰・戈特曼说过:“婚姻的真谛,是在无数个平凡时刻里,记得彼此不仅仅是孩子的父母。” 艺博家庭教育见过太多案例,那些能在育儿中保持亲密的夫妻,不是没争吵,而是懂得在换尿布的间隙牵牵对方的手,在哄睡后的疲惫里说句 “今天辛苦你了”。
林女士后来试着在丈夫睡前说 “你今天抱孩子的样子,比谈恋爱时还帅”,丈夫愣了愣,半夜孩子哭时,主动爬起来说 “你睡,我来”。有些感情不是淡了,是被藏在了奶粉罐和婴儿车里,需要两个人伸手去翻找。
发布于:广东省红腾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